朱德

朱德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跳转到: 导航, 搜索

 

朱德

 

朱德

朱德(1886年12月1日—1976年7月6日)字玉階,曾用名:朱建德,四川儀隴人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,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,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,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譽為革命家、軍事家、政治家、國家的領袖。另外以國民黨為主的中華民國﹔尤其是國共內戰期間,則將他視為與毛澤東同等級的敵人。1950年代的中華民國(台灣),甚至到處流行著「殺朱(豬)拔毛」的教條標語。

目錄

[隐藏]

  • 1 簡歷
    • 1.1 青年時代
    • 1.2 統帥紅軍
    • 1.3 抗日戰爭
    • 1.4 國共內戰
    • 1.5 中共建政後
  • 2 個人生活
  • 3 其他
  • 4 朱德理論著作
  • 5 外部連結

//

[編輯] 簡歷

[編輯] 青年時代

  • 1886年12月1日——生於四川儀隴縣一戶農家。
  • 1906年——20歲用「朱建德」的名字考到成都高等師範學堂(現四川大學)體育學院甲班讀書,成績優異,(讀書的錢都是借來,直到後來在軍中當差才把錢還了)。因覺得當體育教師無前途,轉去昆明投考講武堂,從此進入軍界。
  • 1909年——加入中國同盟會。
  • 1915年——在蔡鍔滇軍中參加護國戰爭。因戰功累升至滇軍旅長,雲南省警務處長、憲兵司令。
  • 1922年——面見陳獨秀。陳認為他軍閥氣息太重,不願接收他為共產黨員。朱德留學德國格丁根大學。經周恩來介紹,在德國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  • 1926年——參加北伐。

[編輯] 統帥紅軍

  • 1927年8月1日——以國民革命軍第9軍副軍長、南昌市公安局長身份參與指揮南昌起義。後起義部隊南下,朱德奉命率第25師留守廣東三河壩,輾轉投奔駐守韶關的滇軍故舊范石生
  • 1928年1月——朱德與陳毅在湘粵贛邊境發動湘南起義。
  • 1928年4月——湘南起義部隊開赴井岡山,與毛澤東秋收起義的農民軍隊會師於寧岡礱市,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,朱德任軍長。朱德是游擊戰十六字訣的主要提出者。
  • 1930年8月——任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總司令、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,此後被稱為「朱老總」。
  • 1930年——1931年,朱德等指揮紅一方面軍取得第一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反國民革命軍對紅軍的圍剿勝利。初步開始從游擊戰向運動戰轉變。
  • 1931年—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,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。
  • 1932年——朱德、周恩來等指揮紅一方面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,紅軍從游擊戰向大規模山地運動戰轉變,技戰術水準有質的提高。
  • 1934年1月——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。
  • 1933年——1934年,朱德、周恩來、博古、李德等指揮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利,開始長征。
  • 1935年8月——朱德離開中央紅軍,隨張國燾左路軍行動。張國燾另立中央,朱德的反對沒有奏效。
  • 1936年10月——朱德、張國燾率紅二方面軍、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於甘肅會寧。朱毛會面後,毛澤東稱讚他對張「鬥得有理有節,臨大節而不辱」,「度量如大海,意志堅如鋼」。

[編輯] 抗日戰爭

  • 1937年8月——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後,朱德出席蔣介石主持的南京國防會議。8月25日,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,朱德任總司令。
  • 1937年9月——朱德率八路軍總部開赴山西五台,指揮八路軍抗戰。取得平型關大捷,雁門關大捷,摧毀日軍陽明堡機場等勝利。後八路軍總部先後在山西臨汾、古縣鎮、武鄉等地駐扎。朱德在山西前線期間,還兼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麾下副司令長官和東路軍總指揮。
  • 1940年——朱德從前線返回延安。
  • 1941年——中央決定成立書記處,朱德是三大書記之一。
  • 1945年——中共七大中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,中央書記處書記。朱德在大會上作《論解放區戰場》報告。
  • 1945年8月——在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和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之後,朱德向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軍隊下令,嚮日軍展開大反攻,要求敵後戰場的日軍向當面的八路軍、新四軍、華南游擊隊投降。

[編輯] 國共內戰

  • 1946年——1954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。
  • 1947年2月——在國共內戰期間,由於胡宗南的軍隊進攻陝北,朱德、劉少奇率中央工委離開延安,開赴河北西柏坡。朱德指導華北野戰軍舉行了清風店戰役和石門(即石家莊)戰役,這是解放軍第一次攻克堅固設防的大城市,標志著解放軍攻堅能力有了質的飛躍。

[編輯] 中共建政後

  • 1949年—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、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。
  • 1950年—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。
  • 1954年——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。
  • 1955年——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,位於十人之首。
  • 1956年——當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,並任中共中央副主席、中央軍委副主席。
  • 1959年——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,直至1976年逝世。
  • 1959年——廬山會議中朱德被免去中央軍委副主席職務,降為軍委常委,從此淡出軍界。
  • 1976年7月6日——在北京逝世。

朱德歷任:

  •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(1949年—1954年)
  •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(1954年—1959年)
  •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(1959年—1976年)
  •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(1945年—1956年)
  • 中共中央副主席(1956年—1966年)
  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(1966年—1969年,1973年—1976年)
  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(1969年—1973年)

[編輯] 個人生活

朱德一生先後有五個妻子。與第四任妻子伍若蘭在井岡山結婚,伍在部隊轉移離開井岡山時犧牲。與第五任妻子康克清在贛南結婚。

與朱德交情最深的外國人是史沫特萊。1937年1月,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在丁玲的陪伴下來到延安,當天晚上,便前往朱德的司令部。第一次會面給史沫特萊極大的觸動。抗戰初期,朱德和史沫特萊在山西相處了9個月之久。就在與朱德談話的時候,史沫特萊已經打定了要寫一本朱德傳記的主意。但直到她去世後,1956年這本傳記《偉大的道路:朱德的生平和時代》才得以出版。1979年三聯書店出版中譯本。這本著作和斯諾的《西行漫記》並列,被稱為外國人描述紅軍和中共抗戰的經典著作。1950年10月,史沫特萊的骨灰及衣箱離開英國通過貨船運抵中國。她逝世前要求德國德底茲出版社將其版權版費交給朱德。1951年5月6日,在她逝世一周年之際,她的骨灰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。朱德總司令在墓碑上親筆書寫了金色題字:中國人民之友美國革命作家艾格妮絲·史沫特萊女士之墓。

建國後,朱德的業餘愛好是種植、欣賞蘭花。薄一波曾說:「朱老總經常講蘭花。他說,自古以來,政治上不得意的人都要種蘭花。 」

朱德投身革命後,沒有回家鄉看望父母。抗戰時期得知母親去世,在延安寫下《回憶我的母親》,該文還入選中國大陸的中學《語文》課本。

朱德最小的親孫子在1983年中共「嚴打」期間,因為強姦婦女罪直接被判死刑被槍斃,這條消息在當時社會上引起很大轟動。[1]

[編輯] 其他

198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《朱德與史沫特萊》。

在扮演朱德的特型演員中,以劉懷正、王伍福最為著名。

朱德在軍中以寬厚長者著稱,與下屬經常打成一片。《朱德的扁擔》是井岡山時期的有名故事。但朱德也有嚴厲的時候,曾經嚴厲批評115師344旅旅長徐海東和團長田守堯

[編輯] 朱德理論著作

1983年,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的《朱德選集》,由人民出版社出版。選集收入1931年至1962年朱德的著作共65篇。 1990年代,中國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編輯的《朱德文選》和《朱德軍事文選》。 1986年,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《朱德年譜》,人民出版社出版。 1993年,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出版了《朱德傳》

Leave a comment